返回列表

“桃李满天下”北京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大讲堂-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思路及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5

2025年4月2日,由 北京晁恩祥中医药传承发展基金会 主办,校团委、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会协办的“桃李满天下”北京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大讲堂在和平街校区教学楼三层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樊茂蓉教授,以《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思路及实践》为主题深入讲述分享。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到场参与两百余人。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纤维化间质性肺炎,预后较差且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限。本次讲座中,樊茂蓉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与研究,系统分享了间质性肺病治疗现状、IPF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特色疗法,为中医药干预IPF提供了新思路。

讲座伊始,樊教授概述了间质性肺病的基本概念,详细介绍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特发性间质肺炎病因与分类等,拓宽了同学们的视角,深化了同学们对间质性肺病的认识,也为此次讲座奠定了基调,并引出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特发性肺纤维化。

随后,樊教授为我们讲解了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思路。《金匮要略》提出“肺痿”以肺叶萎缩、咳喘为主症;《内经》则认为外邪侵袭肺络导致气血闭塞,形成“肺痹”。现代研究提出“痿痹并存”理论,认为IPF早期以邪实(痹)为主,后期以正虚(痿)为标。

对于IPF的核心病机,樊教授强调“正气亏虚为本,肺络痹阻为标”。肺脾肾虚、气阴两虚是发病基础,痰浊、瘀血、风邪等痹阻肺络,形成“微型瘢痕”,最终导致肺纤维化。

在中医药治疗IPF方案中,部分临床试验结果如下:

肺纤平方(气阴两虚型):以黄芪、沙参、生地补气养阴,配伍威灵仙、三棱破血通络,临床研究显示可显著改善患者咳嗽、喘息症状,延长6分钟步行距离(P<0.01)。

通肺络补宗气方(宗气虚陷型):重用升麻、黄芪升提宗气,联合鳖甲软坚散结,临床试验中患者呼吸困难积分降低30%(P<0.01)。

补肾通络方(肺肾两虚型):以仙茅、淫羊藿温补肾阳,配合丹参、地龙化瘀通络,动物实验证实其抑制肺组织Ⅰ型胶原增生效果显著(P<0.01)。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约有50-80%的IPF患者存在慢性刺激性干咳,以日间症状为著,活动后加重。目前,咳嗽已经成为IPF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颇受关注。樊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咳嗽发病机制研究以及相关治疗方案与研究进展

在对于IPF相关咳嗽的诊疗上,应分型论治,以下为樊教授所分享的部分证型:

风邪恋肺型:遇风咳剧,咽痒无痰,方用定喘汤加麻黄、乌梅。

阴虚燥热型:干咳少痰、五心烦热,以金水六君煎滋阴润肺。

痰浊内蕴型(合并胃食管反流):咽部黏痰难咯,旋覆代赭汤加减,配伍砂仁、煅瓦楞子和胃降逆。

樊茂蓉教授总结,中医药治疗IPF的优势在于“扶正祛邪、整体调节”——补益肺脾肾以固本,活血通络以治标。未来可以深化中西医结合,如联合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吡非尼酮),同时探索中药调节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为IPF患者提供更优治疗方案。

讲座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互动环节中,同学就如今中西医临床治疗侧重点与效果进行讨论,同学积极向樊教授探讨IPF不同病因与分型如感染引起肺炎、反流引起咳嗽等情况的诊疗细节、用药细节等的临床经验。此外,同学们就IPF疾病进行拓展,讨论同为肺部疾病的肺结节的治疗思路与研究进展,氛围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