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万人观看“两会e中医”!基金会理事长张洪春教授云端发言
3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社与《医师报》社联合举办“两会e中医”线上直播访谈。全国人大代表宋兆普、杨硕、陈玮和全国政协委员唐旭东、冷向阳、徐凤芹、张洪春相聚云端,通过线上对话形式,共话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国中医药报》社副总编辑高新军、《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主持会议。近70万人次观看了此次直播。
代表委员们热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医药显著疗效的疾病领域及对海外推广的积极影响、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基层中医急救能力与水平等话题展开探讨。
本次访谈通过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中国中医药报微博、《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平台进行直播,并在医师报及各子频道视频号、新浪新闻、百度健康、海上名医、微博卫生健康等平台同步直播。(记者:王迪)

张洪春委员:向中医经典和现代科学技术要疗效
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副主任张洪春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激发中医药改革的整体效应和最大效能,关键在于“完善”和“机制”。一方面,要总结和推广已有的成熟经验,继续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另一方面,要破除制约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以激发中医药改革的整体效应和最大效能。例如,通过中西医协同机制、中医中药的协同发展,来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方面,张洪春认为要从挖掘中医药经典和借助现代科技两方面入手。“抗击新冠疫情肺炎期间涌现出的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效方药,就是中医药经典的挖掘整理再创新。”因此,建议进一步挖掘和研究中医药经典。
他表示,现代科学技术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支撑,中西医协同创新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中医药治疗疾病通常使用复方,涉及君臣佐使的配方规律和四气五味的理论内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分析中医药方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从而提升临床疗效。此外,张洪春表示,中药材质量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应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为中药种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源头上提高中药质量,进而提升中医药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