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北京晁恩祥中医药传承发展基金会公益项目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4-11-27
浏览次数:45
北京晁恩祥中医药传承发展基金会
公益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与依据
为规范基金会公益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提升公益项目实施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基金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基金会所有公益项目的策划、申报、审批、执行、监督、评估及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 基本原则
基金会公益项目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公开透明:确保项目信息、资金使用情况等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 公平公正:在项目申报、审批、执行等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所有项目得到平等对待。
- 社会效益最大化: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确保项目能够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人群。
- 合规合法: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确保项目合法合规运行。
第二章 项目策划与申报
第四条 项目策划
- 需求调研:深入调研社会需求,明确项目目标和受益人群。
- 可行性分析: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资源条件、实施难度、预期效果等。
- 项目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和可行性分析,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内容、预算、时间节点等。
第五条 项目申报
- 提交材料:项目申报需提交项目计划书等相关材料。
- 内容要求:项目计划书应详细阐述项目背景、目标、受益人群、实施方案、预算、预期效果、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等内容。
- 初审与复审:项目申报需经基金会秘书处初审,通过后提交理事会或项目管理委员会复审,复审通过后方可立项实施。
第三章 项目审批
第六条 审批流程
- 初审:由基金会秘书处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初审,评估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社会效益。
- 复审:初审通过的项目提交理事会或项目管理委员会复审,复审过程中可邀请专家或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审。
- 审批决策:理事会或项目管理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作出是否立项的决策。
第七条 审批标准
项目审批应综合考虑以下标准:
- 符合基金会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具有明确的社会效益和受益人群。
- 实施方案可行,预算合理。
- 风险评估充分,应对措施得当。
第四章 项目执行
第八条 项目实施
- 签订协议:项目立项后,基金会应与项目执行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 资金拨付:根据项目进度和预算安排,基金会按时向项目执行方拨付项目资金。
- 进度监控:基金会应定期监控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第九条 项目管理
- 财务管理:项目资金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确保资金使用符合预算和财务规定。
- 档案管理:建立项目档案,记录项目从策划到结束的全过程信息。
- 风险管理: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应对措施。
第五章 项目监督与评估
第十条 项目监督
- 内部监督:基金会理事会及秘书处应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外部监督:邀请捐赠人、受益人、社会公众等参与项目监督,确保项目公开透明。
第十一条 项目评估
- 中期评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中期评估,评估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终期评估:项目结束后进行终期评估,评估项目目标实现程度、资金使用情况、社会效益等。
- 评估报告:形成评估报告并向理事会、捐赠人及社会公众公开。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 资金来源与使用
- 资金来源: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基金会自有资金、捐赠资金等。
- 资金使用:项目资金应严格按照预算使用,确保资金用于项目实施和受益人群。
第十三条 财务审计
- 年度审计:基金会应每年对项目资金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合法。
- 专项审计:对重大或特殊项目可进行专项审计。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四条 解释与修订
本制度由基金会理事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五条 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2024年10月24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